更多请浏览北京家教网资讯中心:www.bjqhjj.com
这是几天前发生在北京一家连锁蛋糕店门口的一幕。其实,早在半个月以前,各商家就开始了“万圣节”的广告营销。商场、游乐场、酒吧,随处可见骷髅、南瓜等“万圣节”的标志性装饰物。比起圣诞节和情人节,“万圣节”突出的是搞怪、惊悚,夸张的“鬼怪”形象在街头十分引人注目。
“洋节都是什么人过啊?连我们以前没怎么听说过的‘万圣节’,现在都有人过了。”不少人感叹道。每年的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都有人要过。
中国人该不该过洋节?有人支持,也有人抵制。什么人在过洋节?
商家:不管什么洋节,吸引消费者就行
在西方,人们会在“万圣节”戴上面具,穿着迷惑鬼魂的衣服,以面包、鸡蛋、苹果等食物当供品以求好运。小孩子们还会提着南瓜灯,逐户敲门,不给糖果就捣蛋。
对于大多数国人而言,“万圣节”本来是个“不疼不痒”的洋节,却令很多家长叫苦。因为一些双语幼儿园要过节,家长们早早就忙着采购。对此,有的家长觉得让孩子接触新鲜事物挺好,另一些家长却表示许多装饰属于一次性用品,太过浪费。一位家长告诉记者,自打女儿上了双语幼儿园之后,西方的一些节日,如圣诞节之类,都要给女儿做准备。其中最让她头痛的就是“万圣节”。每逢“万圣节”,不但要给孩子准备服装、配饰,还得有南瓜灯、糖果等节日必备物品,每次花销需要300元上下。
而商家看重的就是洋节的“吸金”力。一位商场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相关调研显示,每逢这些洋节,消费群都以孩子和年轻人为主,因此抓住这两类人群便能保证效益的最大化。甭管什么洋节,每个“节日”来临前,商家都早早宣传、策划活动,最大限度地吸引消费者。
除了打孩子的主意,吸引更多的青年消费者也是商家助推洋节的动力。今年“万圣节”期间,北京不少购物中心都以化装舞会吸引顾客、炒热气氛。不过,不少消费者也坦言,“万圣节”的主题活动只是商家营销的噱头,真正能打动消费者的还是实实在在的让利。
“过节倒不是主要目的,但是一过节就有打折,我们几个朋友总喜欢选在这个时候一起逛街购物,既能买到打折商品,又能聚一聚,所以不论是洋节还是传统节日,我们都欢迎。”刚大学毕业的林小姐告诉记者。
孩子:轻松互动过洋节
尽管很多家长不赞成孩子过洋节,但如果活动能让孩子开心,家长们总会开绿灯的,“洋节不洋节的,倒是不重要”。今年的“万圣节”期间,全国各地不少地方的双语幼儿园、小学组织了多场关于“万圣节”的活动,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参与活动。
今年上五年级的张达小朋友去年随父母在美国学习生活了一年。他对刚到美国时过的第一个洋节“万圣节”印象深刻。“那天正好是个周末,我和邻居家的一大群孩子一起挨家挨户地敲门要糖吃,我还打扮成一个骷髅,玩得很开心。”
张达觉得,“万圣节”是美国孩子最快乐的一天,也是他最喜欢的洋节日。“因为这一天,氛围很轻松,有很多互动活动。”
当被问到,喜不喜欢中国的传统节日时,张达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他特别喜欢过春节、中秋节,因为可以放鞭炮、吃饺子、吃月饼。“不过我们的节日里,没什么机会和小朋友一起玩啊。”
在美国生活了10年的赵先生今年年初带着家人回国定居。赵先生认为,让孩子们过洋节,一方面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相互交流,同时了解西方文化;另一方面,也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兼容并蓄,让孩子们从小就在多种文化交替的环境中成长,更能开阔眼界和胸怀。
年轻人:过洋节为图个乐
10月31日“万圣夜”当晚,在一家网站工作的崔书伟召集一帮同事找了个酒吧狂欢了一夜。“平时工作压力大,趁着过节给自己减减压,其实过洋节也就是图个乐。”
不光是崔书伟,许多年轻白领过洋节爱“装神弄鬼”,也是为了放松身心。刚毕业的大学生小黄告诉记者:“上学的时候大家就喜欢在圣诞节、‘万圣节’组织些活动。现在工作了,压力更大了,今年我们也聚在一起过了‘万圣节’。”说起过节,小黄是满脸的轻松。
“我对中国人过洋节的理解是:给商人一个赚钱的机会,给自己一个放松的理由,给朋友一个喝酒的借口,给家人一个温馨的感觉。总之,开心就好。”从事外贸工作的周小姐对记者说。
实际上,这是很多年轻人过洋节的心态。不过,年轻人的热衷引来了反对者的质问:“还有多少年轻人知道,所谓这个什么‘万圣节’之前四天,是咱们传统里除了清明节外一个很重要的祭祀日‘送冬衣’呢?”
关于中国人要不要过洋节的争论由来已久,从圣诞节到情人节,喜欢的人觉得让自己的生活充满了情趣,反对的人则关切这些洋节日会不会让我们的传统节日失色。
“其实,文化有了交流才会有更好的传播和保存。至于是不是已经到了洋节日取代我们传统节日的程度,想来恐怕也没有那么严重,据我观察,更多的年轻人还是觉得好玩罢了。”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教授郭强说。
专家:别盲目崇信,也别轻言“抵制”
“现在的洋节日,商家炒作占很大的比例,而年轻人又喜欢追风。不过我还是比较喜欢我们自己的节日,因为我们的节日都很正式,一般端午、中秋、春节都会走亲访友,很热闹的。但是外国人的这些节日,我们也就是逛逛商场,捡捡便宜,很多洋节日连来历都不知道,也没有兴趣知道。”一位网友留言道,而这也是不少人的想法。
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颐武教授认为,过洋节其实和中国的传统节日并不冲突。中华文化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包容性,有博大、宽广的胸怀。同时,年轻人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对于外来节日和文化,我们不应盲目崇信,也没必要出口就是‘抵制’。”张颐武说,一味呼吁抵制洋节,这不仅凸显我们缺乏自信、“底气”不足,也不利于和西方国家的交流。因为节日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沟通渠道:不是每个中国人都可以到西方国家“实地考察”,但至少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节日来对西方国家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国外还常常过春节,也是同样的道理。”
不过,对待洋节日不能只肤浅地理解为图个热闹。“我非常赞成大力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尤其是先进外来文化的精华部分,同时必须坚决摒弃外来文化中那些喧嚣、肤浅的消极成分。”郭强说。
“而传统节日,那是咱自己的,是文化的一部分,不能忘。”崔书伟说。
编辑者:北京家教网(www.bjqhjj.com)